x

点击菜单图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体恤我们的感受》-第十五章 评价与批判
网络分享/与主同行2021-07-07 10:59:59
音频播放⬇️

 

adventistbelieve

 

第十五章 评价与批判

 

如果认为基督人性的问题只有神学家才感兴趣和关心,那就错了。目前,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教会成员,并有分裂教会的危险。下面这封信是由一位读者寄给《复临评论》的编辑的,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现实。

 

“我参加的教会在基督本性的问题上分为两派。在安息日学校的课堂上,会结束之后,在安息日聚餐上,在祈祷会上,在电话里——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争论。人们在争论基督的本性时实际上失去了友谊。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复临信徒,真的有必要决定这一点吗?这使我心烦,但我能做什么呢?”(注1

 

回答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正如在这种情况之下所做的那样,仅仅说这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奥秘”的问题,我们必须“勤奋地研究《圣经》和预言之灵,认为教会团体在这个主题上的倾向是可靠的,并避免所有激烈的讨论”(注2),这是不够的。教会也必须有一个足够充分的答案来安慰不安的良心,满足渴望了解这一至关重要之真理的心灵。对此真理,怀爱伦宣称:“上帝儿子的人性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切。它是一条把我们的心与基督的心相连,并通过基督连于上帝的金链。我们应当研究这个问题。”(注3

 

在理解了基督的人性在救赎计划之中的重要性之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先驱们使之成为了他们基督论的试金石,与使徒约翰所给出的建议相一致:“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上帝,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约一4:2,3)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种救赎所依赖的教义?或者,回答一下我们读者的问题:“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复临信徒,真的有必要决定这一点吗?

 

这真的是必要的吗?

 

既然关于基督人性的争议已经发展到很大的程度,许多复临信徒都严肃地问自己,这真的是必须要决定的吗?

 

早在1978年,全球总会的会长罗伯特·皮尔森就希望结束在他看来对救赎并非必要的问题上的分歧。(注4)出于同样的原因,在1980年全球总会会议上投票通过的关于“子”的《基本信仰》第4条,对此问题保持沉默。

 

的确,没有人应该把对任何特定教义的正确理解视为救赎的必要条件。正如乔治·奈特非常恰当地说道:“拯救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神学,而是我们神学的主。”(注5)接受耶稣作为我们个人的救主,并参与祂神圣的生命,使我们成为基督真正的门徒。几个世纪以来,很少有耶稣的门徒曾经关心过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基督论的细节。但他们因信耶稣基督,就像那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一样,获得了救恩的确据。怀爱伦呼喊道,“我们不是要赞美福音,乃是要赞美基督。我们不是要敬拜福音,而是要敬拜福音的主。”(注6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福音的内容或教义是不重要的。远非如此!只有通过认识“在耶稣里的真理”(4:21),基督徒的生命和属灵的成长才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保罗祈求上帝赐给信徒“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你们更好地认识祂”(1:17)。每一个基督徒都被呼召在“那造他之主形像的知识”(西3:10)上成长。没有人应该只坚持“上帝圣言中基本的真理”(5:12)。众人都要努力,时常更明白“上帝奥秘的事”(林前4:1),尤其要明白“敬虔的奥秘”,就是认识基督,“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提前3:16RSV)

 

基督徒的经验表明,我们对基督人性的理解和对祂救赎工作的理解之间——换句话说,我们对基督论和救赎论的理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对道成肉身的意义和基督降卑之真实的误解,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祂称义工作之真实的误解。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论的历史表明,人们对此存在错误的解释,特别是考虑到今天我们至少有三种关于基督人性的解释。显然,他们不可能都与《圣经》和怀爱伦的教导相一致。

 

在我们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相互矛盾的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每个基督论立场的基本论点简要概括如下。

 

三种流行解释的概要

 

为了避免有人得出结论,认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对他们信心的核心人物的信仰不清楚,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线索,然后再审视他们的不同之处。《基本信仰》第4条非常清楚地宣告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对耶稣,上帝之子和人类之子的一贯信仰。以下是1980年全球总会会议投票通过的全文:

 

“上帝永生之子在耶稣基督里道成肉身。万有都是藉着祂被造,上帝的品行得以彰显,人的救恩得以成就,世界也受到了审判。永远的真神,祂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耶稣基督。祂是从圣灵受孕的,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祂作为一个人生活并经受试探,但却完美地表现了上帝的义和爱。藉祂的神迹,祂彰显了上帝的能力,并证明祂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祂在十字架上自愿为我们的罪,替我们受苦和受死,从死里复活、升天,在天上的圣所为我们服务。祂将会在荣耀中再来,为要最终拯救祂的子民,使万物复兴。”(注7

 

很明显,这份宣言并没有在关于基督的人性这一具有争议的观点上表达自己。然而,1872年的信仰声明直到1931年一直没有被改变,该声明确实明确地指出,基督“取了亚伯拉罕后裔的本性,以拯救我们堕落的人类。”(注8)由于自1950年代以来,在这特定的一点上所出现的分歧,1980年全球总会会议的代表们认为,放弃这一措辞,代之以一个表达共同信仰的措辞更为明智。

 

这并没有消除争议,争议只会愈演愈烈,直到不同的观点得到更明确的界定,并出现一种另类的解释。我们之所以称它为另类的,是因为它借鉴了另外两种基督论的基本论点,神学家所称之为堕落之后堕落之前的立场。以下是三个基督论的概要:

 

1.传统的或历史的基督论

 

这个立场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具有历史上的优先地位。它被称为堕落之后的,因为它教导耶稣是带着堕落的人性,亚当堕落之后的本性而来的。因此,基督的肉体被认为与所有人类的肉体相同。不是属乎肉体的肉体,而是依照遗传法则,内部带有与生俱来的罪的倾向(inherent tendencies to sin)的肉体——然而,耶稣从未屈服于这种倾向(tendencies)。祂虽然“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4:15),但祂却没有犯罪。因此,祂不仅“在肉体中定了罪案”,而且也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8:3,4钦定本)成为可能。

 

这种教义,虽然建立在新约的基础上,却与主流基督教的信仰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复临信徒经常被认为是异教徒,因为一些人认为他们在教导耶稣生来就是一个罪人,就像其他人一样。

 

今日许多的复临信徒不知道他们的教会在一个世纪里——从该运动的起源直到1950年——一直在教导堕落之后的立场。然而,一些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神学家们不理解耶稣如何能在堕落的人性中不犯罪,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基督论。

 

2.新基督论,或堕落之前的立场

 

新基督论的基本论点是众所周知的:耶稣“取了亚当无罪的人性”,也就是说,亚当堕落之前的人性。事实上,“在祂里面没有罪,无论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是亚当所有有血缘关系的后裔所共有的。”(注9)尽管“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但这绝不是从里面受的试探,因为祂没有从亚当继承我们罪的倾向( propensities to sin)。

 

简而言之,“无论耶稣取了什么,都不是祂内在的或与生俱来的……耶稣所取的一切,祂所担当的一切,无论是我们罪孽的重担和刑罚,还是我们人性的疾病和软弱——所取和所担当的这一切都是替代性地。”(注10)“祂替代性地取了我们有罪、堕落的本性……祂替代性地担当了我们的软弱、我们的试探,就像祂担当了我们的罪孽一样。”(注11

 

很难理解为什么传统的教导突然被废弃了。显然,这并不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立场的认识,而是因为有些人渴望被承认为“真正的”基督徒。

 

最令人惊讶的是,新基督论的倡导者们将他们的理由建立在怀爱伦的著作上。因此,这场争论归结为对怀爱伦某些关键声明的不同解释。

 

3.另类的基督论

 

另类的基督论是最新的,可能是今天最普遍的。它现在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本信仰》一书中得到了推广(注12),该书是由来自本会最高级别的200多名代表性教会领袖和学者们编写的。

 

与先驱们的传统基督论相一致,另类的立场认为,耶稣取了亚当堕落之后的人性。很明显,根据它的倡导者,基督并不是“在权力和荣耀中”来的,甚至不是带着亚当无罪的本性。相反,祂取了奴仆的形像,拥有一个由于人类四千年来的堕落而变得衰弱的本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耶稣从亚当那里继承了“邪恶的倾向(evil tendencies)”。虽然基督受到身体方面退化的影响,并继承了人类体格的软弱,但祂并没有继承任何与堕落的人性有关的邪恶倾向(inclinations to evil)。

 

根据怀爱伦借鉴的一个资料来源,英国圣公会牧师亨利·梅尔维尔的措辞,他们认为耶稣从亚当那里继承的只是“无的软弱”和“饥饿、痛苦、软弱、悲伤和死亡等特征。虽然这些都是罪的后果,但它们并不是有罪的。”(注13)因此,基督既不完全与堕落之前的亚当相同,也不完全与堕落之后的亚当相同。与其他所有堕落的人类不同的是,祂生来就没有邪恶的倾向(evil tendencies)。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新基督论一致。

 

每一种基督论都是根据人类的遗传来定义的。显然,不同的解释表明存在错误。怀爱伦提出了根本的原因:“我们因为对于救主人性的错误观点而犯了许多错误。我们若使祂的人性有人在与撒但斗争时所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就破坏了祂人性的完整。”(注14

 

这一声明清楚地表明了必须评估一种解释的标准。如果我们希望回归符合《圣经》的基督论,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任何削弱或模糊基督与有罪的人性有份的解释。

 

错误的评价

 

在怀著托管委员会的各种年度商讨会中,我们不仅有机会学习先驱们的基督论,而且也有机会批判新基督论的某些方面。必须提出和纠正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是很严重的。

 

第一个错误是忽视了教会的传统教导。很难理解为什么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领袖们一个多世纪以来所作的全体一致的声明,在没有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就受到了谴责。如果新基督论的倡导者们哪怕极少地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官方文献,他们可能就不会宣称,只有少数复临信徒写过基督取了堕落的人性——即亚当堕落之后的人性。而且,他们绝不敢说“这种错误的少数派立场”是少数几个“不负责任的狂热者”的立场。(注15

 

一个更严重的错误评价是在解释怀爱伦的教导时犯下的,新神学的倡导者们依靠这一点来证明基督取了亚当堕落之前无罪的本性。在怀爱伦的著作中,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的说法;相反的说法被肯定了数百次。那么,怎么能有人写道:在怀爱伦“所有这些有灵感的劝勉中,只有三四处”暗示了基督所取的是堕落的人性?(注16

 

20世纪50年代,福音派的调查者曾参与讨论道成肉身的问题。当他们将大部分的批评建立在《家庭圣经研读》一书上时,他们并没有误解。这本书声称基督“以有罪的肉体”而来。为什么要让他们相信由于某些未知的错误“这一表达溜进了书中”?(注17)事实上,直到1950年前后基督论发生变化之时,这本书是关于普遍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的最具代表性的书。

 

最后,新基督论提出的方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额外的错误。出版时不公开作者姓名,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义问答》为名发表,只会引发正当的回应。为什么《教义问答》中的基督论应当被认为,比以前包含在《家庭圣经研读》中的内容更符合《圣经》的真理?只有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审查,才能给出一个答案。

 

被教会谴责的教义

 

新基督论被其倡导者们称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新里程碑”。显然,对复临信徒而言,这种教导是新的,但对其他基督徒却不是。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当令人遗憾的对主流基督教会旧时教义的回归。

 

为了将基督视为拥有与亚当堕落之前一样无罪的人性,天主教会的会议认为有必要发明马利亚无玷成胎说的教义。相比之下,新教教会的基督论是建立在奥古斯丁的原罪教义之上的,根据这个教义,所有的人生来就是罪人,并且有罪责。因此,基督不能像他们一样,因为祂既不是罪人,也不是有罪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耶稣从祂的道成肉身开始,就取了亚当堕落之前的人性。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先驱们反对无玷成胎说和原罪论的教义。一些新悔改的复临信徒有时很难理解基督是如何像先驱们所教导的那样,拥有堕落的人性,却过了一种没有罪的生活。有人写信给怀爱伦,“基督肯定有着与人类不一样的本性,因为祂若有与我们一样的本性,就会在同样的试探下跌倒。”她的回答是:“如果祂没有人的本性,就不能做我们的榜样。如果祂不与我们的性情有份,就不能遭受人所受的试探。如果祂不可能屈服于试探,就不能成为我们的帮助者。”(注18

 

新基督论不仅是对这些非常古老的基督教信仰的回归;而且也是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公开拒绝的信仰的回归。让我们记住圣洁肉身运动的不幸经历。这一运动教导说:“基督取了亚当堕落之前的本性;所以,祂所取的是在伊甸园中的人性。”(注19

 

1901年的全球总会会议讨论并谴责了这一教导。当怀爱伦得知此事后,她从澳大利亚回来,亲自反对圣洁肉身的这种教义。她毫不犹豫地将它描述为“错误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谎言之父所炮制的庸俗蹩脚的人为观点。”(注20

 

新神学的支持者在他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义史上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一事件。《天意的运动》的作者详细地回顾了先驱们如何克服他们关于基督神性的分歧,但他对他们关于基督人性一致的教导只字未提。同样,他用了几章的篇幅来描述1888年的信息,以及瓦格纳和琼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但对他们的基督论却保持了相当大的沉默。然而,这构成了他们因信称义信息的基础。

 

倾向性的方法

 

新基督论的最初声明出现在19569月《传道》的第111节,是基于怀爱伦的九段引,没有评论或《圣经》出处。主标题宣告了新神学的基本概念:《取了亚当堕落之前无罪的本性》。然后,在介绍每一之前,都加上了一个标题,意在强调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例如,《基督取了上帝创造时的人性》;《拥有人的形像,但没有堕落、有罪的本性》;《取了亚当无罪的人性》;《人性的完全无罪》等等。”(注21

 

一个人不必是专家也能注意到,这个文件中引用的怀爱伦引没有一个与这些标题是真正一致的。怀爱伦从来没有写过标题所暗示的内容。相反,她所主张的与此恰恰相反。但是这些声明全都没有被提及。由于接受了主流基督教关于基督人性的普遍立场,并且显然相信这也是怀爱伦的立场之后,编辑们发表了带有倾向性的节选引,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没有客观的原文基础。

 

《天意的运动》中的简短声明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一个声明,都是在没有出处的情况下引用的,都值得仔细地审查,放在其最直接的上下文中,并根据怀爱伦普遍的教导进行解释。(注22)我们将把我们的证明限定在下面这句话中:“基督与堕落之前的亚当相同——‘纯洁无邪,没有丝毫罪的痕迹。’”(注23

 

但这原文大相径庭。第一部分,“基督与堕落之前的亚当相同”,看起来像是出自怀爱伦的笔下,而实际上是由该文的作者所写。第二部分,“纯洁无邪,没有丝毫罪的痕迹”,实际上是怀爱伦对亚当的描述,而不是基督。原文的声明是这样的:“第一个亚当被造时,是纯洁无邪,没有丝毫罪的痕迹的。他拥有上帝的形像……但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祂取了人的本性,在凡事上受到人性方面的试探。”(注24

 

如果怀爱伦给W.H.L.贝克的信中这个声明还不够明确的话,那么她关于这个问题在《历代愿望》中所教导的以下声明就毫不含糊了:“基督要以我们的人性来挽回亚当的失败。在亚当被那诱惑者袭击时,罪恶的摧残根本还没临到他身上;他还是个健全无缺,身心元气十足的壮士。而且在他周围还有伊甸园的荣美……可是在耶稣到旷野与撒但交战之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那时人类的体力、智能和品格已经受过四千年的退化,而基督承受了堕落人类一切的软弱。唯有如此,他才能将人类从堕落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注25

 

另一个“错误的方法”的例子是忽视了《历代愿望》中支持给贝克的信中其它内容的明确陈述。只有那些完全失去了比例意识的人才会写到,给贝克的信中所包含的声明“强烈地抵消了”怀爱伦在其中使用“堕落的本性”和“有罪的本性”这些术语来描述基督所取之人性的“三四处”。

 

面对这些“错误的方法和理论”,只有一个健全的解释,考虑所有可用的来源和所采用之术语的意义,才有可能重新建立对基督人性的统一解释。的确,目前新基督论的支持者中很少有人仍然遵循他们创立者的错误方法。今天,一个单独的论点——事实上,一个单独的词——被他们中的许多人用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论点经得起仔细推敲吗?

 

虚构的论点,误导性的表达

 

在《教义问答》一书中所采用的解释方法和体系与新基督论的基本文献中所使用的方法和体系有所不同。这里,支持者们不再明确地断言“基督取了亚当堕落之前无罪的本性”,尽管他们坚“基督在祂的人性中是完美和无罪的。”他们不再否认“祂是第二个亚当,以肉身的‘形状’(8:3)而来。”他们甚至意识到怀爱伦“偶尔”使用诸如基督“有罪的本性”或“堕落的本性”之类的表达。

 

然而,他们渴望明确指出:“无论耶稣取了什么,都不是祂内在的或与生俱来的……耶稣所取的一切,祂所担当的一切,无论是我们罪孽的重担和刑罚,还是我们人性的疾病和软弱——所取和所担当的这一切都是替代性地。”根据《教义问答》作者们的说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怀爱伦偶尔提到有罪、堕落和退化的人性时,所有人都应该理解她的著作。”

 

如果怀爱伦真的写到,基督只是替代性地取了我们堕落的人性,也替代性地担当了整个世界的罪恶,那将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论点。事实上,怀爱伦从未使用过“替代性地”( vicariously副词)这个词(注31),她也从未写过基督“取了无罪的人性”。(注32

 

另一方面,怀爱伦确实使用了“替代”( vicarious形容词)一词来形容基督的救赎牺牲,但只有一次。(注33)当然,除非通过替代,耶稣不能赦免人的罪,也不能将祂的义归给悔改的罪人。但是说祂替代性地取了堕落的人性意味着祂只是表面上取了人性,而不是在现实中。这也意味着基督的死应该被替代性地理解,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而耶稣的人性是无罪的。简而言之,这种推理最终导致了幻影说,也就是说,在这种基督论中,耶稣只是在外表上是一个人。

 

对我们来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怀爱伦居然坚持基督与人类的“血肉之体”有份,“成为罪身的形状”的现实,而同时又意味着这种有份最终只是替代性的。在她著作中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种表达,所以这样的一种解释是没有依据的。相反,怀爱伦并没有停止过强调基督所取的是人类堕落的本性这一现实。

 

她怎么能说得更清楚呢?“基督不是假装取了人性,而是实实在在地取了人性。”为了使这种人性毋庸置疑,她补充道:“‘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来2:14钦定本)。祂是马利亚的儿子。按照人的家世,祂是大卫的子孙。祂被称为人,就是为人的基督耶稣。”(注34“祂不只是有人的形体,还接受了人性,过人的生活。”(注35“祂不仅成为了肉身,而且成为了罪身的形状。”(注36

 

怀爱伦一般不会使用具有双重意义的象征性或隐喻性的语言。她所表达的关于《圣经》语言的解释原则同样适用于她自己:“《圣经》中的话,除了一些明显是采用表号或比喻之外,都应当按照其明白的意思解释。”(注37)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基督的人性这一微妙而又难解的话题,这就更加必要了。

 

另类基督论的优缺点

 

如果没有对另类基督论的基本概念进行批判性的审查,我们的评估将是不完整的。一方面,这种折衷的立场具有强化堕落之后立场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它通过宣称基督的人性是无罪的,延续了堕落之前立场的主要错误。

 

事实上,另类基督论的支持者们和先驱们一样,肯定基督的人性不是亚当堕落之前的无罪的人性。为了完成父差遣耶稣在一种“与罪相似”的肉体中所要做成的救赎工作,祂必须“在道成肉身时,以奴仆卑微的形像而来,表现出奴役、服从和从属。祂取了一个软弱的人性,而不是亚当犯罪之前完美的本性。“(38)

 

这一立场在回归福音的核心真理的方向上迈出了巨大的步伐。但它仍然坚持原罪论的错误观点,认为人类生来就是罪人。因为耶稣不能继承罪,祂必定生来就具有完美的本性。因此,他们说基督只继承了人类体格的软弱,“无的软弱”:“饥饿、痛苦、软弱、悲伤和死亡”,但没有“罪的倾向(tendency to sin)”或“有罪的倾向(sinful propensities)。”(注39

 

这些结论掩盖了一些令人遗憾的误解。第一个涉及到耶稣的使命。道成肉身的目的不是要将人类从所有“无的软弱”中解救出来,而是要将人类从“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7:23,钦定本)的内在的罪中释放出来。耶稣奉差遣“成为罪身的形状”,并且必须“与祂的弟兄相同”(来2:17钦定本),正是要使我们脱离罪的奴役。

 

对某些术语也有误解,如“遗传的倾向(inherent propensities)”和“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ies)”。这些表达在怀爱伦的著作中并不类似。倾向(propensity)是一种倾向(tendency),一种爱好,一种试探的吸引力。如果抵挡,那就不是罪。“遗传的倾向(inherent propensities)”只有在屈服于试探之后才会变成“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ies)”。怀爱伦说:“不要在人前把祂(基督)说成是具有犯罪倾向(propensities of sin)的人。祂是第二个亚当。第一个亚当被造时,是纯洁无邪,没有丝毫罪的痕迹的……他的后代因罪而秉承了悖逆的遗传倾向(inherent propensities)。但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祂取了人的本性……但是祂里面连片刻也没有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y)。”(注40)当然,“祂从亲身的经历中,深知人类的弱点,知道我们的需要,也知道我们所受试探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因为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4:15)。”(注41

 

同样,在“邪恶的倾向”(evil tendencies)和“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ies)之间也存在着误解。怀爱伦明确地区分了这两种表达。她在庄严地宣称耶稣从未有过“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ies(注42)的同时,也肯定耶稣必须“应付和忍受人类所继承的一切邪恶倾向(evil tendencies),这些邪恶的倾向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来摧毁祂的信仰。”(注43

 

正如威廉·海德所说:“尽管耶稣背负着堕落人性的软弱,但祂从不允许人类的倾向(tendencies)和倾向(propensities)变成邪恶的倾向(evil propensities)。祂从不允许人类的一个弱点变成个人的罪。虽然祂被罪恶试探,但祂从来没有与罪恶有份,从来没有发展邪恶或有罪的倾向(evil or sinful propensities)。”(注44

 

为了证明耶稣拥有无罪的人性这一观点,赫彭斯托尔断言罪的传递不是“通过自然繁殖的”。罪是“一种属灵的东西”,本身不能“通过基因遗传的”。(注45)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它应该适用于所有人类,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保罗宣称耶稣是“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4:4),证实耶稣和所有人一样,继承了“普遍的遗传规律所造成的后果。这种后果可在祂属世祖先的历史中窥见一斑。祂带着这种遗传,来分担我们的忧患和试探,给我们留下一个无罪生活的榜样。”(注46)耶稣和其他人类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来自于所有人由于遗传都是罪人这一事实。他们是罪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5:12)。只有耶稣从来没有犯过罪,尽管祂是“成为罪身的形状”而来的。

 

显然,基督的祖先拥有的不仅仅是“无的软弱”。怀爱伦断言:“基督承受了堕落人类一切的软弱。唯有如此,祂才能将人类从堕落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注47“基督虽然取了人类堕落后的人性,但祂却没有一点罪。”(注48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我们必须使自己脱离无玷成胎说和原罪论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将在最后一章以《圣经》为基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与注释

 

1.《复临评论》,1994331日。

2.同上。

3.怀爱伦,《信息选粹卷一》,第244页。

4.罗伯特·H·皮尔森,《评论与通讯》,1978127日。参见《复临评论》,1990111日:来自《圣经》研究的“呼吁教会团结”

5.乔治·R·奈特,《从1888年到叛教》,第135页。

6.《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7卷,第907页。

7.《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本信仰》,第36页。

8.参见本书第2章。

9. R.艾伦·安德森,《传道》,19569月。参见本书第14章。

10.《教义问答》,第6162页。

11. W.E.里德,《传道》,19574月。参见本书第10章。

12.参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本信仰》,第45-52页。

13.同上,第68页。

14.《怀爱伦文稿》,1892年第1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7卷,第929页。

15.勒罗伊·埃德温·弗洛姆,《天意的运动》,第428页。参见本书第10章。

16.安德森。

17.同上。

18.怀爱伦,《信息选粹卷一》,第408(《评论与通讯》,1890218)

19.S.N.赫斯格致怀爱伦》,1900925日。(斜体提供。)参见本书第7章。

20.《怀爱伦信函》,1900年第132号。(《信息选粹卷二》,第37)。参见本书第7章。

21.安德森。参见本书第10章。

22.拉尔夫·拉森《道成肉身》第249-261页中对这个声明做了一个批判性的分析。

23.弗洛姆,第497页。

24.《怀爱伦信函》,1895年第8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5卷,1128页。

25.怀爱伦,《历代愿望》,第117页。

26.安德森。参见我本书第10章。

27.《教义问答》,第55页。

28.同上,第52页。

29.同上,第60页。

30.同上,第6162页。

31.参见怀著检索。的确,“替代性地”一词确实出现在《信息选粹卷三》第133页的一个标题中。显然,这个标题应该归因于该书汇编的作者,而不是怀爱伦的笔。

32.《教义问答》,第650页。

33.怀爱伦,《评论与通讯》,1892111日。

34.怀爱伦,《评论与通讯》,190645(《信息选粹卷一》,第247)

35.《怀爱伦信函》,1898年第97号。

36.《怀爱伦信函》,1896626日第106号。引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5卷,第1126页。

37.怀爱伦,《善恶之争》,第599页。

38.爱德华·赫彭斯托尔,《身为上帝的人》,第74页。参见本书第12章。

39.罗伊·亚当斯,《评论与通讯》,1990426日,《基督的本性》,第6869页。

40.《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5卷,第1128页。

41. 怀爱伦,《服务真诠》,第71页。

42.《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第5卷,第1128页。

43.《怀爱伦文稿》,1903年第303号,1994217日发表在《评论与通讯》上。然而,在怀爱伦的一生中,这份手稿不仅从未发表过,甚至从未邮寄过,所以使用时必须非常谨慎。

44.威廉·T·海德,《传道》,19722月。参见本书第12章。

45.赫彭斯托尔,第126页。参见本书第12章。

46.怀爱伦,《历代愿望》,第49页。

47.同上,第117页。

48.怀爱伦,《信息选粹卷一》,第256页。